溶洞桩基施工方案
1.片石粘土筑壁法
溶洞内无充填或半充填,溶洞高度不太大,一般在3m以内,但存在严重漏水,护筒内水头高度不能保持时,可采用片石、粘土和整包水泥(按1 m3:3 m3:0.75 t比例,顺序为袋装水泥、袋装粘土、片石)回填冲击,用0.5~0.8 m小冲程,不循环泥浆干打几分钟,使回填物充分密实,再加浆提高水头到正常高度,等水泥初凝具有一定强度,将漏浆处堵住后再使用小冲程继续钻进,形成人工泥石护壁。如此反复多次回填片石、粘土和整包水泥,反复冲击直至形成泥石护壁并不再漏浆为止,这也是个比较成熟的施工方法。粘土片石筑壁法施工时,钢护筒必须穿透砂砾及卵石层等透水层,坐落在不透水的亚粘土层上,这样可以防止由于溶洞漏水,水头高度急剧下降而造成的坍孔。严禁因为钢护筒短,没座在亚粘土层上,造成坍孔,导致钻头被埋在孔内,护筒埋置采用钢护筒跟进法。
2.常规成孔法
当溶洞内有充填物,是可塑或软塑的亚粘土,并且溶洞不漏水的情况下,这时不管溶洞有多大,也不管溶洞垂直数量有多少,都可以不考虑溶洞的存在,而按照正常的地址情况施工,采用冲击钻成孔,洞内的图纸和溶洞外的图纸没有什么区别,可以按无溶洞的情况施工
3.钢护筒跟进法
溶洞较大,单层或者多层溶洞成垂直穿珠带状情况下,采用钢护筒跳进法施工,该方法就是一面冲孔,一面接高护筒,并且将其压到或震动下沉至已钻成的孔内,当桩孔穿过多个溶洞并且成功造壁,在下面冲孔时,上面已形成的泥石护壁坍塌漏水并且无法解决时,可以钢护筒跟进到这个位置堵漏。
4.注浆法
溶洞层数较多,为串珠状,溶洞位置勘测准确,溶洞大于0.5m小于3m,土层中有较厚的砂层,溶洞漏浆会引起坍方的情况下,采用预先压注水泥浆,待水泥浆压注工作完成24小时后开始钻进。压注时压力控制不大于0.4Mpa,并直到稳定两秒后再进行下一个孔的注浆,或相邻孔冒浆为止。
5.帷幕注浆法
针对高度大于8m的溶洞,采用帷幕注浆法,注浆采用水泥砂浆注浆,单管注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注浆范围为整个溶洞高度,帷幕的范围以桩中心以外5m,每隔一米提管一次,注浆孔间距3—5m,根据测量放样成梅花形布置。在距离桩周边5米的范围布置钻孔位置,钻孔位置不得随意调整,钻孔位置需设置护桩。选用合适地质钻机或者潜孔钻机并配置好压浆机,保证注浆工作与钻桩工作同步,成孔空闲时间不宜过长。钻孔采用隔行跳打,不得漏钻,要求孔壁垂直。成孔后,及时安放注浆管,连接注浆机,调整设备,拌合水泥浆,拌合好的浆液中不得有结块,确保设备工作正常。先将注浆管位置设置在距离孔底0.5m处,注浆开始采用0.4Mpa的注浆压力,在预定的位置上,采用低压送浆,在浆液充足后采用1.0Mpa的压力持压应大于10分钟,然后提管1m,继续下一阶段的注浆工作。
黑龙江打桩高压旋喷打桩主要技术要求:
1、高压旋喷打桩就位时机座要平稳,立轴或转盘与孔位对正,倾角与设计误差一般不得大于0.5°。
2、喷射注浆前要检查高压设备和管路系统,高压旋喷打桩设备的压力和排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管路系统的密封圈必须良好。各通道和喷嘴内不得有杂物。
3、喷射注浆时要注意准备,开动注浆泵,待估算水泥浆的前锋已经流出喷头后,才开始提升注浆管。自下而上喷射注浆。
4、喷射注浆时,高压旋喷打桩开机顺序也要遵守第3条的规定。同时开始喷射注浆孔的孔段要与前段搭接0.1m防止固结体脱节。
5、喷射注浆作业后,由于浆液析水作用,-般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使固体体顶部出现凹穴,所以应及时用水灰比为0.6~1的水泥浆进行补灌,并要预防其他钻孔排除的泥土或杂物进入。
6、为了加大固结体尺寸,或深层硬土为避免固结体尺寸减小,高压旋喷打桩可以采用提高喷射压力、泵量或降低回转与提升速度等措施,也可采用复喷工艺。
7、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①高压旋喷打桩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对浆液质量进行检查,--般每根桩在施工过程中用浆液比重计抽样检测浆液浓度2次,并做好检测记录。
②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对每根桩测量其钻杆长度以控制成桩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③施工完的单桩其桩身完整性、均匀性、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3根。
④高压旋喷打桩施工完成后,其复合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3根。